张兴凯:翻开应急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新篇章

作者: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:2018-04-22 点击数:

●应急管理部的组建,奏响了新时代应急管理旋律,翻开了应急管理专业化、信息化建设新篇章,将给我国乃至人类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变革。

●当今社会,事故灾难的敏感性更高、脆弱性更强、易发性更大、关联性更紧密。安全应急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宏观系统。

●应急管理对象和事务增多、管理幅度和难度加大,必须提高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、风险研判的准确度以及应急反应的及时度。

●要形成涵盖各行业领域的应急资源布局的全国“一盘棋”,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,将应急资源的“单打独斗”转变为“抱团取暖”,补齐短板、形成合力。

●做安全应急科研工作,必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适应新时代、赶上新时代,对标新要求、找准新需求,展现新作为、取得新成果,抢占安全应急创新高地。

日前,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,就组建应急管理部的意义以及应急管理专业化、信息化建设等问题,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记者:您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,参加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讨论,您认为为什么要组建应急管理部?

张兴凯:拿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,看到组建应急管理部的情况,我作为一名安全应急科研人,有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振奋。组建应急管理部的重大决策,适应我国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的特点,抓住了新时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。应急管理部的组建,奏响了新时代应急管理旋律,翻开了应急管理专业化、信息化建设新篇章,将给我国乃至人类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变革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,分布地域广,发生频率高,造成损失重,这是一个基本国情。据统计,300年来全球死伤10万人以上的自然灾害有50起,其中有26起发生在我国。50起自然灾害造成1.51亿人死伤,其中有1.05亿人为中国人。仅2017年,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就使1.4亿人次受灾,损坏房屋173.2万间,直接经济损失3018.7亿元。

当今社会,事故灾难的敏感性更高、脆弱性更强、易发性更大、关联性更紧密。安全应急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宏观系统。当代社会极其复杂,财富高度集中,人口密度大,风险传播快,人抗风险心理脆弱,易强化风险耦合作用,一旦应急处置不当,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。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,破坏了核电站,造成了核污染,进一步引起生态、环境、社会、生物等一系列问题,充分表明了风险耦合交融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
如何针对新时代风险防控特点,有效应对我国应急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呢?我认为从根上解决的办法,就是组建应急管理部。

2016年7月2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强调,落实责任、完善体系、整合资源、统筹力量,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。组建应急管理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,目的是使应急管理工作顺应新时代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强化安全应急队伍正规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建设,优化安全应急资源,构建协同的安全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(ICS),精细预防,高效应对突发事件,及时处置,实现安全应急的现代化、科学化和精细化。

伴随应急管理部的组建,应急信息不对称、资源分散、条块分割、各自为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,“统一指挥、专常兼备、反应灵活、上下联动、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”将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保驾护航,将为世界提供应对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的中国模式。

记者:您如何评价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的现状?

张兴凯:这个问题太复杂了,要对应急工作信息化、专业化作出评价,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,开展深入调研。同时,还要进行科学研究,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。所以,我只能提出粗浅的评价观点。

总体而言,近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应急投入不断加大,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,应急工作信息化、专业化基本满足了我国应急需求。但是,也存在很多短板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队伍方面,建立了专业化应急队伍,但部分队伍存在“不专”的情况;指挥方面,建立了行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跨部门联动机制,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;装备方面,基本建立了专业化风险防控、危机响应、应急处置、事后保障的装备体系,但部分大型专用设备使用率低;物资方面,建立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,但物资调运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;现场方面,形成了专业化、信息化响应机制,但初期响应机制有待完善。

记者:在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方面,国外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做法?我国要开展哪些工作?

张兴凯:俄罗斯建立了全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,形成了国家灾害和应急控制指挥体系,通过一个窗口开展国际应急救援合作;美国开展了从儿童抓起的全民安全应急教育,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,明确了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分工;法国建立了应急“专常”人员转业制和荣誉制度,专业人员转业后可编入志愿者队伍。这些做法都是可以借鉴的。

关于在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方面应开展的工作,我认为,从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的内涵与外延看,一要构建安全应急信息标准化体系,二要健全安全应急信息处置机制,三要健全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(ICS),四要构建跨部门、跨行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国协同机制。

记者:组建应急管理部对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有哪些重大意义?

张兴凯:按照应急管理现代化、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,在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、专业化方面,要“一张图”开展安全应急工作,“一张网”做好重大风险防控,“一盘棋”布设安全应急资源,“一体化”统筹推进安全应急“专常”队伍建设,“一平台”构建应急指挥系统,“一系统”开展应急科技创新与支持保障,形成做好安全应急工作的“一股绳”合力。

应急管理部要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应急战略规划,明确到2035年应急工作路线图和可考核的目标、任务,坚持不懈解决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,坚持不懈提升综合应急能力,坚持不懈提升全民安全素质,“一张图”干到底。

应急管理对象和事务增多、管理幅度和难度加大,必须提高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、风险研判的准确度以及应急反应的及时度。要用“互联网+”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,绘制全国重大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“一张图”,实现各类风险识别、评估、监控、预警、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,让各类风险时刻处于受控状态。

“一盘棋”布设安全应急资源,就是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整合优化,实现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调度、统一使用,做到应急基础和能力建设有的放矢,节约应急成本;就是要形成涵盖各行业领域的应急资源布局的全国“一盘棋”,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,将应急资源的“单打独斗”转变为“抱团取暖”,补齐短板、形成合力;就是要促进各方面的应急资源配置,形成多点配置、上下联动的应急资源配置“一盘棋”。

“一体化”统筹推进安全应急“专常”队伍建设,就是要使“专”有针对性、“常”有普遍性,强化队伍正规化、职业化、专业化建设,增强职业荣誉感,保持强大的战斗力。

“一平台”构建应急指挥系统,就要横向上消除安全生产、城市消防、抗旱防洪、防震减灾等相关应急救援信息孤岛,实现信息共享共用;就要纵向上打通国家、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、市、县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传递链路,进一步延伸到企业,做到信息为企业服务、为民众所用,形成全覆盖的应急指挥系统。

“一系统”开展应急科技创新与支持保障,就是搭建动态开放、多层次的应急科技创新平台,实现科研资源共享;构建应急管理学科和理论体系,培养安全应急创新人才,抢占应急科技创新高地;拓展对外交流、交往渠道,为世界提供安全应急的中国解决方案,展现大国、强国形象。

形成“一股绳”合力,就是全面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全面提高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,使应急管理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。

记者:作为安全应急科技工作者,您认为安全应急科技创新的未来是什么样的?

张兴凯:我概括为三句话:一是做好安全应急工作,必须依靠科技创新;二是安全应急科技需求大,安全应急科技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,找准需求;三是安全应急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新时代,必须脚踏实地,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,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好。

为什么说安全科技需求大呢?我们有一组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损失的估算数据。为什么是估算数据呢?因为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事故损失测算方法。据我们估算,2011年至2015年,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累计5622.9亿元,间接经济损失11245.9亿元。这是什么概念呢?这相当于2016年四个直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和。要把损失降下来,需要科技支撑,需要开展科学研究。

做安全应急科研工作,必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适应新时代、赶上新时代,对标新要求、找准新需求,展现新作为、取得新成果,抢占安全应急创新高地。

我认为,当前最急需开展的科研工作有以下几项:一是通过总结梳理国内外安全应急经验教训、特点规律,研究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、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模式。

二是进行安全应急普查,摸清底数,研究分级管理机制、方法和模式。

三是编制国家安全应急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教育培训规划。

四是开展安全应急信息系统调查分析,研究现有应急指挥系统整合方案。

五是开展安全应急法律法规、政策文件和标准制度研究,制定安全应急立法计划,编制安全应急标准树表,制定修订急需的应急管理标准。

六是针对安全应急急需、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。

七是开展重大风险预测预警预报技术研究,建设应急大数据平台,实施重大风险预测预警预报。

(本报记者王丽丽任珺莹)